2024年第4期

理论前沿
未来知识谱系的诠释学建构 傅永军 王丁

摘要 下载

摘要:人类对未来知识谱系的创造性建构,建立在人类对曾经历过的知识状况的批判反思之上。通过对哲学-爱智型知识的批判反思,揭示出一种出自智慧“心爱”所成就的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共存性关联,形成一种与万物共在型知识系统。通过对科学-技术型知识的批判反思,揭示出一种出自实用理性“偏爱”所成就的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资源利用关系,形成实证科学系统。实证科学系统扭曲了人类对待知识的价值态度,它的物理主义的客观知识学立场正在终结人类存在的自然方式。依据征服意志,人类创造了一个反自然的“自然”,毁弃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时代再次提出检视人类知识状况任务,诠释学反思不仅要重新校准人类对待知识的价值态度,还要通过解构知识学的物理主义,敞开未来知识谱系建构的新视域。未来的知识谱系应当是一种与人的生命实践和人的生存经验密切关联的知识系统,关注人类的自我理解与自我成长以及自然之整体的善。
新文科视域下党的建设研究范式的田野转向 马明冲

摘要 下载

摘要:新文科强调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这一理念的提出给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创新注入了新鲜活力。党的建设研究是一个涵盖党务工作、党建学科、政党政治的多维阵地,政治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学、历史学等构成了其主流研究范式。但随着党的建设实践发展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原有研究范式的解释力和适应性遭到不同程度的消解,迫切呼吁实证研究范式的出场,要求研究者承继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方法,赓续中国共产党实证研究传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党建学科实证研究。因此,实现党建研究与党建实践的深度接轨,就必须为其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理念武装、系统的方法支撑和完善的制度保障,从而助推党的建设研究范式的田野转向。
关于中国当代哲学教育的总体性思考:内在使命、思想向度、座架格局 樊志辉

摘要 下载

摘要:中国当代哲学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从中国社会主义文教制度中的哲学教育的问题意识及其历史使命入手,深入反省中国当代哲学教育的政治向度、历史向度、反思向度,有助于系统把握中国当代哲学教育的总体状况和基本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中国当代哲学教育与研究的座架格局,为中国当代哲学的真正出场作好充分的学术准备。
改革热点
当代中国复合型数字法治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与实践路径 郑智航 王泽龙

摘要 下载

摘要: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法学教育模式的转型。复合型数字法治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代法学教育任务的重要方面,国家亟需一批兼具数字化、法治化、耦合化等多维能力素养的人才队伍作为现实支撑。数字法治人才培养计划的开展,需在明确“数智人才”的目标与加强技术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方面,各高校应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加强互动交流,及时构建或完善数字法学理论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方面,各高校可通过与理工科实验教学理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智慧法庭模拟、智慧数据分析以及智慧审判设计等交叉式教学活动中强化实践素养。
学科研究
智慧司法学的学科体系构建 金鸿浩

摘要 下载

摘要:在新文科建设中,智慧司法学应当作为数字法学或计算法学二级学科之下的三级学科予以独立建设,且强调以实践为导向、法学与信息科学融通的建设路径。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智慧司法建设,提升司法效率以及司法工作的数字分配正义、数字程序正义、数字互动正义和数字信息正义。在知识结构上,智慧司法学包括智慧司法基础研究、智慧司法管理研究、智慧司法科技研究三个相互关联的研究方向和九个细分领域,旨在系统解决智慧司法建设中法治要素与科技元素的功能耦合、制度耦合、结构耦合等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应当融合法学学科的规范法学研究范式、法律实证研究范式,吸收科技伦理学、计算机科学、电子政务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倡导交叉学科研究。智慧司法学的学科体系构建,目的在于以司法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最终为中国特色司法制度插上“科技的翅膀”。
问题导向与实践面向:新文科背景下政治学发展的双轮驱动 张国军 周振超

摘要 下载

摘要:政治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纷争的重要集散场,且与现实政治关联紧密,其发展面临话语张力、议题细碎、研究悬浮和认知偏差等困难。在新文科背景下,政治学学科发展要由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双轮驱动:学术研究须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学科融合、注重逻辑自洽,在互鉴交流中基于矛盾发展的观点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人才培养须坚持实践面向、拓展学科视界、推进研究性学习,以综合能力提升和创造性培育解答学习功用的疑惑。现代化逻辑转型与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情境对政治学提出了新要求,学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回应时代命题,在回答时代之问、回应实践所需中展现政治学对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价值。
教育探索
教师教研能力的研究特征与趋势——基于CNKI和WOS数据库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李春根 邹艳芬 林佳雨

摘要 下载

摘要:教师教研能力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支撑,是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的基石。近年来,教师教研能力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9年至 2015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提升、教师培训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而国外的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的基本要素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上,强调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师培训的重要性;2016年至 2020年,国内研究探讨了翻转课堂、关键能力和数字化时代的教师能力等,国外研究开始关注更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公平问题;2021年至 2024年 4月,国内外研究均趋于成熟,国内研究涵盖了创客教育、思政教师、叙事性教学、创新教学等新兴主题,国外研究内容则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的全面发展。国内外教师教研能力研究内容差异明显,但均逐渐趋于成熟、主题更加多元、内容更加细致。
农林经济管理“三链融合”模式的构建及其实践——以浙江农林大学新文科建设为例 尹国俊 钱菲 沈月琴

摘要 下载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生态文明,亟需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现代农林经济管理复合型人才。特色鲜明的融价值链、知识链、实践链于一体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三链融合”新文科建设模式是我们新时代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保障。多链多维立体融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理论知识重构与实践场景再造的结合,必须依据构建主义思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通过加强专业认知、强化通识教育、深化专业知识、挖掘前沿知识“四节点一保障”来实现。浙江农林大学的探索,积累了“三链融合”新文科建设模式的可借鉴经验。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法律实验教学路径探索 冯姣

摘要 下载

摘要:在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法律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将法律实验教学与新文科建设理念予以深度契合,是法律专业实践性的客观需求,也是突破法学教学模式瓶颈的有效方式。法律实验教学通过让学生亲历法律实践,可有效提升其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但从各校法律实验教学的实践来看,存在观念上忽视法律实验教学、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建设滞后、法律实验教学体系缺乏、法学院与法检等实务部门合作不足等问题。从法律实验教学的未来发展来看,需要确立实验教学和传统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打造新型的法律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完善的法律实验教学体系,并促进实验教学与司法实践的充分衔接。